一生中,总有很多个第一次。有时是首吃螃蟹的尝试,有时是突破自我的言行,有时则是生活中的首次经历,比如,在接近退休的年龄走进美甲店。


(资料图)

家门口的吾悦广场是我走几步路即可抵达的商业区,小而精巧的美甲店很多,以前散步经过都只是用余光瞥过,判断其生意是否清冷。

因为四月份的一场高端活动,在搞定了服饰、重配了眼镜之后,决定将一手难看的指甲(儿时的不良习性使得手指甲从未正常过)也重塑一下。根据九零后小同事的推荐,在约定的时段去了吾悦广场外街二楼东侧的某美甲店,店主名“小钢炮”。

美甲店的客户群体很集中,适合女性,尤其是年轻爱美的女性。

用方言谐音的店名很接地气,也很直白。十平方米不到的美甲店,装饰风格简约而清新,粉绿的底色,正中两张并排的工作台,靠墙是两排陈列柜,分别是各色甲片各种钻饰和各色指甲油。工作台两两对向的位置,东向坐着美甲师,是两个年轻的女孩,都是一头清爽的马尾,穿着素色的卫衣,带着黑色口罩,系着格子围裙。西向里侧已有一女孩正在美甲进行时。外侧的空位显然是留给我的。

按约等候着我的美甲师就是“小钢炮”,她戴着眼镜,语调清婉,简单地询问了我的诉求后,根据我“指甲油要自然,贴合肤色,比如裸色系”的要求选了两款,一“裸粉色”,一“裸橘色”,各涂于一甲,给我自己甄选。我呢,简单粗暴,直接拍了照片发给女儿,由她选定了裸粉色。小钢炮拿了一本美甲的产品样册给我看,问我要不要再做些点缀,我摇头,她解释,“不会很夸张的,比如就喷点星星什么的,你会喜欢的”。我说那就先把最基础的做了,再定。

小钢炮让我把双手放在一个拱形的腕托上,开始给我修甲。先用小剪刀去除甲盖两侧的倒刺和死皮,接着用钢推去除甲盖下端的薄膜(这是美甲的程序,所以美甲只能偶尔为之,因为这层薄膜是甲根的保护神,没有了就少了抵挡细菌入侵的屏障),钢推滑在甲膜上,酥酥麻麻的,一如儿时母亲给我梳头时梳子划过头皮的感觉。此时的我很放松,时不时的和小钢炮聊几句,但小钢炮多数时候很沉静,专心做活,旁边她的同伴也如此,在给她对面的女孩接指甲。

薄膜推完,剪指甲,并用硬海绵质地的锉刀把指甲顶端磨平,随后拿着锉刀粗的一侧先对甲面抛磨,再抛光细的一侧,以粉尘刷清除粉尘后,持软毛刷蘸酒精刷于甲面清洁消毒。消毒好了开始涂底油,先涂一手,涂完伸到桌下的烤灯上烤干,换另一手涂,涂完去烤,两手交替着一烤一涂,循环三到四次,再涂一层底胶,再烤干,循环三四次,再涂甲油胶,再烤干,最后涂封层胶,小钢炮还是想给我喷星星,我有些不忍拒绝,就退了一步,允许她在我的两个无名指上喷上星星,这样整体不会很显眼,却也有不经意一晃眼中的唯美小细节。

星星喷完再烤一下,小钢炮在我的指尖就完成了她的作品。我拍了照片发到家人群和同事群,得到一致认可,我的心情霎时美好起来。看旁边的女孩不仅接了黑白两色甲片,还用了钻饰,很炫,也很酷,我看着,也觉得喜欢。

离开时特意又瞄了一眼店招下的日常告示,营业时间是上午十点到晚上十点,也就是说小钢炮每日的工作时间是十二个小时,这个应该是美甲从业者的常规工作时长。守店人是辛苦的。但,在小钢炮和她的同行们看来,这种辛苦远不及传统手工业者。而她们虽非传统意义上的手工艺人,却也是美的创造者,在指尖这个方寸之地进行艺术创作和加工,在带给顾客愉悦的同时也获得了自身的成就感。况且,360行,行行出状元。我想起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报道,美甲行业技能大赛,最终夺冠的是一个男孩,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他用他的努力向父母、向社会证明了这也是一份值得信任以及被需要的职业,他不仅依靠这份职业自食其力,还给他人的生活带去了时尚和乐趣。

据调查统计,中国有70%的女性愿意到美甲店享受服务,这也是美甲店蓬勃兴起的原因吧。而我也恰好在这个春天成了大多数中的一份子。

其实美甲,也是一种经典的轮回。看过《甄嬛传》的一定都还记得熹妃那长长的金属指甲吧,慈禧太后的景泰蓝长指甲也不遑多让。美甲之风始于汉朝,装饰性长指甲则盛起唐朝,英国皇室贵族也有留甲的传统,都是表明不用劳作,显示身份的尊贵。只不过进化到现在,美甲更多是一种时尚和心情的告白。

所以指尖,也有文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