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美的集团旗下美的楼宇科技正式发布多款储能热管理产品,均聚焦液冷技术路线,包括8kW储能热管理液冷机组(插框平台)、20/40kW储能热管理液冷机组(侧出风平台)、40kW储能热管理液冷机组(顶出风平台)包括8kW插框平台、20/40kW侧出风平台、40kW顶出风平台等。

“双碳”目标要求下,我国能源结构、经济结构正在向低碳化、能源化转型。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我国新能源应用场景逐步走向多元化。作为新能源重要设施,储能装机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其中,热管理系统作为保障储能系统安全、稳定运营的关键,也正在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瞄准液冷作为新业务增长点


【资料图】

“‘双碳’政策要求下,到2060年,我国风光发电占比将达到60%,不过,风光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储能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锂电池储能在新型储能技术中占比高达94%,在此情况下,行业对锂电池的热管理越来越重要。”储能领跑者联盟副理事长、美的楼宇科技水机产品公司研发中心部长骆名文介绍,目前,储能的热管理主要分为两大技术路线,一是以空调和风道供冷为主的风冷模式;其二是采用水、乙二醇、硅油等冷却液,进行散热的液冷技术。

“在行业看来,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应用领域和客户的经济模型,风冷、液冷都会有自己合适的舞台。但近些年,面对能量密度较大的集装箱类储能,风冷等短板逐渐暴露,业内开始将液冷视为新的业务增长点。”骆名文表示。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所长王如竹认为,储能热管理是整个储能领域景气度很高的细分产业,而液冷技术是温控中成长性更高的领域,未来谁拥有自主可控比较成熟的储能液冷温控技术,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骆名文表示,与风冷相比,液冷技术要求更高,但能耗却能实现显著下降,液冷能量密度可提升72%,电芯温差低于5摄氏度,如果技术进一步提升,甚至能够低于3 摄氏度 ,电芯的寿命可提升15%,热管理能效相对风冷技术路线可提升30%。

作为在电动汽车热管理、IDC热管理等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基于更加领先的市场判断,美的将液冷作为其储能热管理技术路线的选择。骆名文表示,美的做水机产品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不管是离心机、螺杆机还是热泵领域,都为美的做好储能液冷提供了技术基础。

新品发布的背后,更是美的一次全新的战略部署。至此,从美的集团的层面来看,储能产品已涵盖储能电池、储能热管理、光储热柔一体化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也全面涵盖发电侧储能、输配电侧储能和用户侧储能三大场景,美的未来将以更加丰富的产品迎接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寻求全场景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锂电池对工作温度有着较高的要求,近年来,由于锂电池热管理失控,导致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美的基于多年的温控产品经验,提出可靠高效的储能热管理解决方案。

“在储能热管理中,如何保证电池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课题,因为储能的场景可能在海边、沙漠或工厂,产品面临的应用场景更为复杂。”骆名文举例称,比如在太阳暴晒的环境下如何保证储能集装箱里电芯的温度,再如在海边或有二氧化硫气体排放的地方,如何提高防腐蚀性和机组寿命,保证机组可靠运行等。

为应对复杂的场景,美的液冷机组以保障安全性、适应性为目标,采用回风过滤设计、多层超大面积冷凝器、专用室外防锈涂层设计,有效适应风沙、潮湿、高温场景。此外,采用断路器、接触器灭弧技术,保障储能在高海拔下的电气拉弧带来的宕机,其安全保障技术亮点颇多

为确保产品在各种恶劣环境下能可靠运行,在吐鲁番、海南琼海椰林、三亚永兴岛、漠河、西藏大学、河南牧原等地建立六大外场实验基地,开展超过6年的零部件与整机可靠性外场试验研究,150项器件测试总时长超过24000小时,长周期运行累计时长超10000小时,先后获得了CE认证、UL认证。

在可靠性保障上,美的液冷机组做了器件级备份、通讯备份、数字备份、系统级备份等四重备份,单个水温传感器故障后不影响运行,在机组遇到突发状况之时可在第一时间自动评估,自动调频,并协调其他风机互为备份,确保冷量的持续输出。

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推动储能电池的升级,其热管理系统的适应性和设计能力也在不断迭代。美的楼宇科技通过不同项目经验的积累,在行业内首次将优势产品热泵与储能相互结合,取代传统PTC加热系统,让低温电池启动速率提升400%,恒温静置±0.3℃,制冷能效提升23%,加热功耗降低75%,即使在高寒地区,也可为锂电池机组创造恒温条件。此外,美的通过双向截止插头,多重配平,集装箱保压技术,实现设备一体化安装。不断地优化改进自身现在和未来的产品设计的同时,提升了系统的运营效率。

打造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除了技术更新提升外,美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能力也逐渐受到行业认可。2023年初,美的楼宇科技提出GREEN FOR ONE双碳战略,围绕iBUILDING全面数字化底层能力、产品全链路低碳实践、全场景行业解决方案,共建可持续的低碳城市生态。不久前,其光储热柔解决方案在德国发布,开始对热泵、储能等业务进行深度整合。在美的看来,更多地接触用户场景,可以更好地去帮助储能业务去理解客户的需求,更好地进行系统设计。

美的认为,储能产业前期追求速度,本质上是同质化竞争。到了中后期,追求技术的同时,建立平台化服务,才是各家企业差异化制胜的关键,在这一点上,系统服务扮演着连接技术与应用的关键角色。而基于国内29个中心,3400多个网点,美的供应链平台的协调能力基本涵盖了当前主要的储能应用场景和市场,从项目前期的勘察、现场交付和售后服务,均可以实现对客户的快速响应。

有机构预测,新型储能技术迎来了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的风口期。预计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GW以上,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的持续增长,储能的市场规模必将会迎来更大规模的增长。当前,储能仍处于大规模商业化的前夜,各大厂商虎视眈眈。对在热管理领域潜心布局多年的美的而言,如今已到“亮剑”时刻。

在美的楼宇科技储能热管理销售总监胡鸿图表示,未来,美的将在发电侧做好储能配套,在用户侧做好充电桩部署,同时致力于在储能领域实现全场景覆盖。除此之外,实现储能所有部件的国产化、自研化对于产品交付安全和供应链稳定尤为重要,美的将持续探索突破部件国产自研化能力,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及产品供应稳定性。

文 | 本报记者 王长尧

End

编辑 | 李泽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