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原标题:配料非配方,有啥好保密?
前不久,辽宁葫芦岛市的郭女士从网上购买了一款面包,结果发现在包装背面的营养成分表中,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竟然都是问号,配料一栏还赫然印着“保密”两个字。(3月27日《人民日报》)
如今,随着消费者健康饮食意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在购买食品时研究一下配料表,关注其中的成分及含量,如含糖量、热量等。一句“我不吃碳水”甚至成为不少健身爱好者自我调侃的口头禅。据《中国消费者食品标签认知及使用状况调研报告2020》显示,仅有8.7%的消费者从来不看配料表,而每次必看的消费者占样本13.1%。
事实上,在食品包装上注明相关成分和配料表,不仅是为了让消费者有所参考,也是法律法规明确要求的。然而,有些生产企业却对此不予理会,在成分和配料表上“抱着琵琶半遮面”——故意隐瞒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尤其是非法添加或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有的则用拗口的科学名称替代日常称呼,让消费者不知所云;更有甚者,直接用“商业机密”一笔带过。种种乱象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埋下了食品安全隐患。
配料又不是配方,有啥好保密的?据说是世界“最贵配方”的可口可乐,也是大大方方地将自己的配料表公之于众。毕竟,只有配料而无配方,是无法复制出其口味,这是食品生产的常识。既然是常识,这些生产厂家为何不敢坦诚公布?恐怕,它们想要保密的,不是自己的“独门秘方”,而是不敢见人的东西。同理,一个连配料都要藏着掖着的产品,消费者不妨掂量一下其质量。
当然,针对一些预包装食品,如面包、生鲜等,生产厂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标注配料信息,这也无可厚非,但也不代表厂家可以肆意妄为。在涉及食品添加剂或有明确提醒要求的情况下,厂家应该以确保消费者知情权为先,认真对待食品安全。
消费者“所好”,一直是市场的风向标。一些敏锐的企业捕捉到消费者对配料表的敏感,便开始着手对配料表“瘦身升级”,有的更是打出“0糖”“0卡”“0脂肪”等宣传标签,一时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不过,比起隐瞒,食品配料表造假更难以被发现,也更容易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健康安全。因此,有关部门应及时跟进,同步更新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行业生产标准。同时,可完善相应的投诉渠道,充实监管力量。(陈文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