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面,让我们穿越中国辽阔海岸线,领略海拔最低的森林——红树林的奇妙和魅力。
(资料图片)
在红树林里,树长得“名不副实”,它们外观是绿色并非红色;这里的招潮蟹“身怀绝技”,据说它们挥舞大钳子可招来潮水;而这种生活在红树林里的鱼儿,则是以“样貌出众”取胜,它们一对大眼睛挤在一起,长到了脑袋上。
这是记者距离红树林最近的一次观察,也是红树林众多秘密之一。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森林,红树林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植物群落。它们生长在陆地的尽头,海洋的开端,是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植物界最著名的胎生现象便发生在红树林身上。
瀚海本无情,作为植物界性格最刚强的角色之一,红树林面对着严酷的环境,守卫着海洋的生存边界。涨潮时,红树林被海水吞没,它们是鱼、虾、蟹等底栖动物自由生长的庇护所。退潮后,红树林再次显山露水,成为各种鸟类的觅食天堂。一涨一退,交流着陆地与海洋的信息、物质、能量。
红树林被誉为 “海岸卫士”“防浪先锋”,但红树林同时也是地球上受到威胁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全球目前有341种受威胁物种以红树林为主要栖息地,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保护力度,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记者探访中国最北端的红树林
红树林喜热怕低温,一般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陆地与海洋交界带,在我国,它自然分布的最北端在福建福鼎。
然而通过人工技术的介入,红树林家族一路向北,目前已经引种到浙江多地,种植面积超过500公顷。那里的红树林情况如何?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这里是浙江省温州市的苍南县,这片绿植是生长不久的红树林。和以往不同,这两片红树林之间,留出来一条滩涂通道。
留出一条道,生产、生活都需要。以往连片种植的红树林改变为分区分片间隔种植,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渔民们出海更快捷,保留了往来通道。这样既满足了红树林生态需求,也方便了当地渔民。记者第一次去赶海,就碰到了难题,在滩涂上行走真心不容易。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大家别看我身旁这个红树林长得不高,但其实它的根扎得有多深,我们来测试一下。这个淤泥是没过我的膝盖的,也就是说它的根至少有四五十公分。这样我每走一步都很艰难,所以当地的渔民有一个智慧,就是通过木头做的工具,这个工具名字叫做“泥马”,就是在泥土里行走的马匹。
跌跌撞撞,反复几次,记者在渔民的帮助下,学到了“泥马”行走的基本路数:前部“马头”与地面约呈45度角,后部“马背”平置于地面。一条腿跪上“马背”,攥紧“缰绳”,另一条腿往后蹬泥,就可在泥面滑动。
红树林扩大种植 补偿机制有保障
浙江多地对红树林的成功引种,既兼顾了生态又发展了经济。这种良性模式是摸索了好多年才得以成型,发展过程也曾面临不少考验。
浙江省乐清市清江镇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 傅昌情:原来设计是,整个滩涂都种红树的,这个事情比较难做,比较难推行。因为这里老百姓都是从事这块养殖业的,如果我们全部把红树林种了,那他们有些人就失业了。
渔民同样也面临一个发展难题,以前的滩涂养殖都是小碎而且分散,几乎家家都在养,但是都做不大。从生态和生产两方面的实际需求出发,当地政府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农业、渔政、林草等多家单位,推出种养结合的新模式。
浙江省乐清市清江镇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 傅昌情:我们就统一把它弄成,像原来中国传统的井字田一样,把它弄起来,现在就比较规整了,扩大滩涂养殖的面积。
浙江省乐清市清江镇清江村村民 李学海:我们也是同意的,规划后都是一整块一整块的,田也大一点,大一点管理也好管理一点。
小田变大田,养殖更稳定。这时候,扩大种植红树林的愿望也就得到了更多老乡们的支持。对于愿意拿出一部分滩涂来种植红树林的渔民,浙江采取生态补偿机制,回馈给他们。
浙江省农科院热带作物研究所所 杨升 :让他们来帮忙种,给他们工资,保证他们经济收入。他们慢慢对红树林也有感情了。
对于正在努力扩大红树林种植面积的浙江来说,下一步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红树林的多少,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营造出健康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浙江海洋大学教授 水柏年:红树林也好,海洋牧场也好,这些都是我们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的有效手段,保护好了生态就保护好了生产,就保障我们的生活。
我国红树林面积达2.7万公顷
根据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的红树林专项调查,现如今,我国红树林面积已达2.7万公顷,比本世纪初增加5000公顷,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浙江5省区。
而作为世界湿地大国和《湿地公约》缔约方之一,我国也不断加大对红树林的保护力度。目前已经划定自然保护地52个,其中红树林为主的国际重要湿地有8个,约有55%的红树林纳入了自然保护地,得到了优先保护和有效保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