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澳门市民日报


(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者 唐钦滨)澳门特区政府公布,今年4月29日至5月3日“五.一黄金周”期间,超过49万游客访澳。这是疫后的首个“五.一黄金周”,大量游客访澳,主要旅游景点、市中心、娱乐场等都是游客光顾的地方,甚至在大三巴一带需要实施人流管制,可见游客多集中于相关区域。然而,烟火气再临的情景下,也难以回避澳门不少区域,尤其是旧区仍有不少商铺相当普遍在人力资源不足等条件欠缺下仍处关门现状,以及闹区中商铺虽有游客,但因人手不足亦难以有效应付需求的情况。

旧小区更因相关配套及规划未能及时跟上社会需求,故难以吸引游客到访,然而旧区内之中小企只靠本地市民光顾,更加上过去3年疫情影响不少,外地劳工离澳后,人力资源即捉襟见肘。且由于配套的手续及措施难以快速满足社会用人需求,企业/店铺无法招到工友,即使见到市场复苏迹象,企业/店铺仍不得不继续关门,无法营业。就算有些店铺勉强可以开门经营,但经过3年疫情后,整个社会及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不少改变,如现时的节假日,部分澳门市民出外旅游,以及“澳车北上”政策推行后,愈来愈多澳门市民北上消费游玩,况且在澳门地细人少的基础上,澳门基本只得游客在旅游区消费。故旧区立即出现人丁单薄,生意凄惨之况!

澳门智慧人文励政会会长吴在权(市民日报记者 郑杰骏 摄)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澳门智慧人文励政会会长吴在权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澳门地细人少”。而“澳门人少”主要表现为以下内涵:

(1)人口基数小:统计暨普查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澳门人口仅为67.28万人,包括一些持证件但生活在外的澳人等等。

(2)人口结构持续老龄化:统计暨普查局数据显示,2022年底,0-14岁人口占比14.1%,15-24岁占比10.5%,25-34岁占比17.1%,35-44岁占比17.4%,45-54岁占比14%,55-64岁占比13.7%,65岁及以上占比13.3%。一般认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7-14%为老龄化社会;达14%-20%即为老龄社会,澳门即将步入老龄社会。

(3)出生率低:统计暨普查局数据显示,本地人口总和生育率自2013年约1.6‰反复跌至2022年约0.9‰,反映出问题的严重性。事实上,保持世代更替水平,理想的指标达至2.4‰,如果要做到持平,起码需要达2.1‰。

(4)劳动力不足(25-65岁之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2.2%):过去3年,由于疫情影响及全球局势变化,全球经济普遍不振,澳门受宏观经济不振影响,因此失业率亦有所提升。但随着疫后旅游业等快速复苏,澳门各行各业的劳动力需求普遍增长。统计暨普查局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3月,总体失业率下降至3.1%,就业不足率下降至2.2%,说明就业机会增多,企业需要更多劳动力,当市场上劳动力充分善用后,劳动力供应便面临紧张趋势。

国家的关心与支持

事实上,国家始终关心澳门长远发展,也充分了解澳门存在的制约因素。因此,一方面,自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国家以各种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澳门特区的发展、稳定与繁荣;另一方面,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搭乘国家发展快车,尤其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建设等,从各种层面支持澳门的各项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出:“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因此,参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对拓展澳门发展空间,促进澳门长远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事实上,特区政府亦积极参与大湾区及合作区建设,以及不断鼓励青年融入大湾区及合作区创新创业及发展,以及建造民居小区“澳门新街坊”屋苑,以供应澳门市民入住生活,提供约4000个住宅单位及两百多个人才房(只租不卖),预计今年下半年竣工,及于今年内展开住宅单位的销售工作。

然而,由于澳门人口基数已低,人口数量少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研究与应对,更在此情况下,再推动市民包括青年在内的社会各界积极融入大湾区和合作区发展,其情况就像是一杯本来就未满的水,还要再倒出来一点,杯中的水只会愈来愈少。虽然这种比喻未必完全精准,但面对这种情况,仍然很值得我们深思。若能创造条件先把水杯装满,让其自然溢出;或者创造1种机制,即让流入的水与流出的水是相对平衡的状态,是否会更有利于澳门特区更健康及可持续?

更进一步而言,国家透过合作区这一创新政策举措,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澳门长远发展。只有当我们把人口这“杯水”盘活,持续注入新活水,才能有更好的条件鼓励、引导及促进更多澳门市民尤其是青年融入合作区乃至湾区发展,澳门才能够更健康及长远的与合作区和大湾区同繁荣共进步。

国家关于人口政策的规划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制订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同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细化了有关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政策的措施。虽然,有关《决定》以实施3孩生育政策为主要内容之一,但综合而言,《决定》主要精神和目标在于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

虽然澳门特区与内地在人口、社会及经济等情况存在差异性,国家有关政策措施未必适合照搬适用于澳门特区,但有关人口政策规划精神很值得参考学习,尤其是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这一核心内容。

针对“澳门人少”这一情况,我们如何寻求突破呢?

考虑到生育率持续下滑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更由于澳门人口基数小,因此,若单靠鼓励生育未必能够取得太大的效果,而且人才培养周期长,未能快速满足社会所需。因此,如何吸引更多人资及人才留澳、来澳,是摆在特区政府面前的主要课题之一,难以回避。

澳门未来人口政策的方向

事实上,在内地乃至其他地区,为争取更多更优质的人资及人才,都出台各类政策措施吸引高等院校毕业生到该地或留在当地发展。就澳门而言,具有相当不错的高教资源条件,包括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等高等院校,每年培养了不少本澳及外地毕业生人才。

高等院校毕业生更是青年人中的拔尖人才,在澳门优质高等院校培养下,练就一身专门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有朝气,见识广,自信,是创新、发展的有生力量,是值得培养的一群人。因此,如果能够将澳门高等院校的外地毕业生汲纳留在澳门,为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除了可快速补充人资及人才外,更加有利于澳门长远发展。

教育及青年发展局数据显示,2021/2022学年,本澳高等院校共有学生43,964人,其中澳门生占35.72%,外地生占64.28%。2022/2023学年,本澳高等院校则有学生约5万。按此比例,近年每年高等院校毕业生约8000多至9000多人,当中六成多为外地生。即是说,若能把本澳高等院校的外地毕业生也纳入到澳门的劳动人口中,即每年潜在的可新增高等学历青年人才约5000、6000人。

与此同时,澳门高等院校非本地毕业生,就读及生活在澳门,对澳门有一定的了解,且求学多年,对澳门增加不少感性与情感,可更快的接受及融入澳门社会之中,值得思考制订政策!

为切实解决人口少的问题,结合内地及邻近地区的经验,吴在权建议特区政府不妨前瞻性研究汲纳澳门高等院校的外地毕业生支持留澳发展。当然,应完善有关机制,设定相关合理条件,真正汲纳优秀青年学生,为澳门的产业多元化发展及社会长远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才能配合支持大湾区及合作区的发展。

吴在权指出,希望澳门特区能够借鉴内地及其他地区的相关政策措施及经验,长远谋划,科学制订符合澳门客观实情的人口政策,包括前瞻性研究汲纳澳门高等院校的外地毕业生留澳发展的措施,从而补充澳门人资,以及补充各类澳门所需人才,亦能优化人口结构,尤其是现时澳门特区13.3%人口为65岁及以上长者,即将步入老龄社会,绝对不可忽视,更宜未雨绸缪,补充青年人资除可缓解老龄化的影响外,更可促进澳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以及澳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添砖加瓦,更为即将到来的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献礼!(责任编辑:吴从周)

特别声明:本文系中新网客户端“华媒站点”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立场,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中新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展示平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