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7日讯 近年,山东济宁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依托优良的水资源禀赋,做好做活水的“文章”,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

微山湖又称“南四湖”,是长江以北最大的淡水湖。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大湖周围工业化进程加快,污染随之而来,微山湖一度被称为“酱油湖”。2002年,南水北调一线工程启动,微山湖成为重要的输水通道和调蓄湖泊。济宁市以“刀刃向内、自我革新”的勇气,全力推进南四湖水污染综合治理和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池塘退养,全力保障“一湖清水北上”。

“去年螃蟹行情还可以,今年我们打算扩大规模,让更多的人都能吃上咱们微山的生态大闸蟹。”在微山县昭阳街道微山湖韵现代渔业庄园,养殖户闫峰正在育苗。

他去年养殖了800亩大闸蟹,由于个头足,青壳白肚、金爪黄毛,深受市场青睐。“咱们微山大闸蟹之所以长得好,味道鲜,靠的就是咱的生态养殖技术,更重要的是咱微山湖的水好”总结起微山大闸蟹品质好的原因,闫峰娓娓道来。按照内封闭、外循环、零排放的理念,他的生态养殖场,提高了产量,去年亩产最高可达320斤,亩收入达1.5万元,一年营业额达到1000多万。

依托丰富水资源禀赋,济宁市河蟹、青虾、乌鳢、小龙虾等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3.9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6.7万吨,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山东省淡水渔业首位。《济宁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又提出打造环湖农渔复合发展区的产业空间格局,以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施路径,打造渔湖产业集群。

春潮澎湃,一路“狂飙”,邹城白马河畔的这个工地上处处热火朝天。全国首个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标准化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正在紧张施工建设,工人正在抓住当前施工的黄金时机,全力冲刺建设进度,力争今年年内实现项目建成投用。项目整体竣工后,将具备年造船400艘、修船100艘的生产能力。新能源船舶制造是济宁打造“绿色水道”,大力发展港航物流产业,推动内河航运提档升级的缩影。

水路航运,曾是济宁的骄傲。明清时期,济宁城因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一时南北商贾云集,贸易物流十分繁荣,被称为江北“小苏州”。2019年以来,济宁市大力发展港航物流产业,做出“全力打造北方最大的内河航运中心”的决策部署,重塑济宁航运辉煌,通江达海成为济宁人的又一个梦想。

但“双碳”背景以及南水北调主通道这些客观现实,考验着当地决策者的远见和智慧。“推动内河航运提档升级,全面振兴!”济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为济宁内河航运发展奠定主基调。

提档升级,绿色先行。济宁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公铁水多式联运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大力推广LNG新能源船舶,开启新能源运输模式。梁山港投资2000多万元,组建了江北内河第一支LNG新能源船队,并计划全部推行800吨LNG动力干散船、1000吨和2000吨LNG动力集散船,以及LNG动力拖轮。

借助绿色水道,济宁实现了通江达海。2022年济宁,形成港口吞吐能力4270万吨,船舶运力630万载重吨,开通集装箱航线9条,省内首条江河海多式联运航线直达福建。

湿地是地球之肾,国际湿地城市是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2022年,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济宁市成为新晋“国际湿地城市”,是我国第二批13个新晋“国际湿地城市”之一。

济宁湿地率达13.62%、湿地保护率达77.38%,建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24处。如何让丰富的湿地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相融合,济宁一直在探索。

济宁将采煤塌陷地治理与湿地保护相结合,对常年积水重度煤炭塌陷新生湿地,进行围湿造岸、植树种草,实施种植、养殖等综合开发利用。同时,依托治理后形成的独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因地制宜发展“农林渔文旅”生态产业,推进“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游则游”,发展生态产业。

现在,在济宁城南有太白湖湿地,城中有人民公园湿地、南池公园湿地,城东有高新区蓼河湿地,城北有任城翠湖湿地,城西有吉祥湖湿地。一幅“城映水中、水绕城走、河湖掩映”生动画卷已然绘就,生态环境更优越,城市更美了,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流连湿地风光,尽享生态之城美景。

闪电新闻记者 亓顺峰 通讯员 步瑶 刘传伏 摄影 杨国庆 报道

标签: